机械-如何消除书刊印刷产能过剩的风险_0
较长1个时期以来,印刷行业与钢铁等诸多行业1样,产能过剩现象越来越凸显,特别是书刊印刷产能过剩更加突出,严重影响延续发展和良性转型。现实中,许多小微书刊印企的产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1/3;很多大中型书刊印企的有效产能只有1/2左右。有专家称,书刊印刷产能已到了绝对过剩的地步,严重程度不可小觑。书刊印刷产能过剩加大了对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与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局格格不入。同时,它容易使企业间滋生并增长恶性竞争行动,侵害全行业的形象和利益,一定导致全行业收入与效益的严重背离,即干活多、出力大,而挣钱少,乃至不挣钱,严重产生了亏损,影响全行业公平、有序、健康地发展。与此同时,产能过剩还分散了企业家治理企业的精力。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困难重重,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使企业家倍感头痛。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工作、生活成了主要问题,也就自然成了企业家当前亟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顾得了当前,顾不了长远。这就使1些企业堕入了整天忙于找活、干活,保持生存的窘境。可以说,过1天算1天,哪里黑了哪里歇。
书刊印刷产能过剩有其历史缘由,是1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进程。消除书刊印刷产能过剩之痛就是要捉住要害,综合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做到标本兼治。
政府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曾,书刊印刷业务不论企业技术高低、范围大小都能展开,加上风险小、见效快,在国家相干发展政策的催化下,大大激起了众多投资者的投入热情,到1998年年底全国已有各类印刷企业18万家,比1978年的11.2万家猛增了1/3多,产能过剩问题初露苗头。
为减缓产能过剩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全国范围的书刊印刷企业里进行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大范围清算整理活动。至2012年年底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10万多家,虽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数量,但由于企业的范围扩大,使得书刊印刷仍旧显现过剩状态。
不管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相干产业政策的指引。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有过光辉时期,也有过困难时期。总之,行业起伏跌荡,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这类影响主要是正面的,固然也有负面的。气势磅礴的3峡工程,经太长达数年的考察论证,在取利去弊的基础上,经过法律程序决定修建,非常慎重周到,即使这样,仍有1些问题需要有后续的预案重点防范。
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发展计划和目标,再科学、再实际,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但要力求科学和实际,要组织智囊机构做好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将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得更科学、更实际。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没有计划和目标,而要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做好预案防治。总之,政府主管部门应引导企业在调解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有方向和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使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以减缓。
视察市场变化,提高有效供给
与其说书刊印刷产能过剩,倒不如说传统书刊产品过剩更加确切。市场是广阔无穷的,随着经济的稳步向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一定快速增长,且显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态势。但是,这样的产品却显得不足。书刊印刷企业要充分利用过剩的产能,视察市场供需情况,提高有效供给。包装印刷随着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纸质包装由于本钱低、易回收利用、环保性好,是各种包装材质中的首选。2012年包装印刷总产值达6318.77亿元,占印刷工业总产值9510亿元的66.44%,是书刊印刷产值1313.94亿元的4.8倍。包装印刷明显是前景看好的主力军,目前产能还没有过剩。书刊印刷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过剩产能向包装印刷转移。
随着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标签印刷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2012年标签印刷产值达260亿元,产量达34亿平方米,较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13%和14%,书刊印刷企业也能够思考利用多余产能开发标签印刷诉讼阶段房子能强拆吗。
另外,书刊印刷企业还可以转向市场需求旺盛的小商品生产,如相册、纪念册、明信片、请柬、文件袋、产品说明书、笔记本等,而且要新颖,适应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其实这也是以书刊印刷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效实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里没有固定的模式。
有条件的书刊印企还可以顺应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势,主动与信息技术相融会,与狼共舞。例如,市场上出现的儿童玩具书、点读书等,有电、有光、有声、会动,深受儿童欢迎。将过剩产能向这方面开发和转移,也值得印刷企业思考和鉴戒。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开动脑筋,消化过剩产能是不成问题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类消化是以市场供需平衡为基础的,提供有效供给也要视察市场的变化。
借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书刊印刷企业的范围、性质各异,发展也不平衡,显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它们当中有的企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高,产生的3废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轻,有效产能高,是行业的榜样和楷模。《印刷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13年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中的印刷企业,数量上虽占全国10万家印企的0.1%,但年销售产值到达了805.37亿元,占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9510亿元的8.5%,显示了百强印企在中国印刷业的整体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房子能被强拆吗。它们是建设印刷强国的主导气力。
处于中间状态的书刊印企,只要思路对,正确审视自己,针对不足、问题和短板认真整改,也是有发展前程的,政府主管部门应予以指导和扶持。缺少了这1块,印刷业则有可能重蹈产能不足之辙。
关键的问题是那些竞争实力脆弱、技术特别落后、管理混乱无序、活件严重不足的印企,它们的产品质量差、物资和能源消耗大、产生的3废多,3废的有害成分浓度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生存岌岌可危。相信市场优越劣汰机制会逐步将其淘汰出局。同时,政府也要有相干政策,像治理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那样坚决果断,才能真正减和缓消除书刊印刷产能过剩之痛,借此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地方政府要保全大局,消除唯GDP思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主动配合国家治理落后产能的决策部署是极其重要的。